2016-09-24
luck_lee1101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省部共建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高分子杂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山东省海洋生物质纤维 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纤维2011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微纳米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分子先进材料实验中心、青岛市高分子杂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示 范基地、青岛市高分子杂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平台。
学院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3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人,博士后导师10人。2000年 以来承担过国家攻关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优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在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EI收录论文900余篇,论文总引用52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出版专著约13 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约8项。承担企业横向项目50余项。
二、研究院简介:
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位专家教授领衔创建了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院、杂化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和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研究院5个学校直属科研机构:
1.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是由夏延致教授带领的我国最早进行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研发团队。团队在海洋生物质纤维领域基础研 究、海藻纤维的纺丝新技术、海藻纤维功能性纺织品、海藻纤维本质阻燃材料、海藻纤维现代纺织关键技术、装备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创新和 发展,开拓了海洋生物资源应用新领域,团队始终把人才、项目、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研 究院拥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讲师(优秀博士)8人、博士后3人。
联系方式:0532-85953069, qdxyzh@163.com
2.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院: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院是在千人计划专家赵修松教授牵头下,以“能源与环境研究院“为依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集科研、教 学和成果产业化为一体,主要从事先进电池、超级电容器、新能源材料、催化材料及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院目前有千人计划专家教授1人、泰山 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和青岛大学特聘教授7人,以及相关领域的知名教授和年轻学者组成,具有较强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实力。
联系方式:0532-85951496,chezxs@qdu.edu.cn
3.杂化材料研究院:杂化材料研究院以中组部外专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巴菲奥为领军人才,与美、俄、澳、韩、日本、德等国10余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11 位外方专家形成协议签约的研究合作关系,瞄准高分子杂化材料在国际前沿、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和青岛市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问题展开合作研究,已取得实质性建设 成效,得到国家和青岛市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的认可。研究院拥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千人计划外国专家1人、国际合作海外教授11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及卓越 人才11人。
联系方式:0532-85951519,jianguotangde@hotmail.com
4.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由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青岛市第一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刘敬权教授领衔组建,以国计民生需 求为导向,以石墨烯应用产品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为目标,主要进行石墨烯在动力电池、海水淡化技术、海洋防腐涂料、散热膜、导电油墨、润滑油等领域中的应用和 科研攻关,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生产。除此之外,研究院还致力于以下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1)非重金属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2)RAFT 可控自由基聚合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及生物分子改造;(3)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组装及应用;(4)电磁流变智能材料的制备,高性能水基润滑液制备; (5)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能源、防腐、吸波中的应用研究。2012年合作成立了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6年1月正式在新三板 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35672)。研究院现有山东省泰山学者1名,德国洪堡学者1名,青岛大学特聘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博士后2名。是一 个跨学科、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产学研一体化、分工合理、高效率、团结奋进的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