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luck_lee1101
1.“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2. 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知道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3. 小斌既想得到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4.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A.阶级性
B.道统性
C.功用性
D.专制性
6.下列哪些教育格言出自于《学记》?( )
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B.因材施教
C.学不躐等 D.熟读精思
7.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判断题 )
8. 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判断题 )
9. 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判断题 )
10.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判断题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强调的是学习要抓住关键期,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答案】B。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3.【答案】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得高分”是趋向的成分,“努力学习”是回避的成分,因此,题干所述是一种趋避冲突。
4.【答案】ABD。解析:布鲁姆讲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5.【答案】ABD。
6.【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记》教育格言的掌握。A、C均出自《学记》。“因材施教”出自《论语》,“熟读静思”出自《朱子家训》。
7.【答案】√。解析: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育目的的实现也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因此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8.【答案】×。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
9.【答案】×。解析: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故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0.【答案】×。解析:非正式群体指的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非正式 群体有积极型和消极型之分,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着阻碍作用。教师应该发挥非正式群体 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看了考试真题可能也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小编助您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