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xredued04
今年是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庆祝这个有纪念意义的事件,9月我们国家也进行了隆重而盛大的阅兵式。回归我们的考试,抗日战争必然是今年考试中考查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就详细的对抗日战争这一考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抗日战争的基本线索是什么?是“四、三、二、一”。这么说,大家可能很迷惑,下面我们将它分开进行阐释。
“四”是四次事变,是抗日战争过程中有代表性、里程碑式的事件。分别为“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我们需要掌握这一考点的是它的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
时间:1931年9月18日(当然了,不然怎么会叫“九一八”)
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轨,以此诬陷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轨,从而找到了借口——柳条湖事件,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
(炸铁路这一手法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没错,著名的“皇姑屯事件”中,因火车被预埋的炸药炸毁,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重伤后不治身亡,也是日本关东军的手笔。类似的史实要联系在一起记忆,效果才最好。)
结果: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进入了局部抗战时期。
影响:不抵抗政策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其实这句话已经概括出了这一考点中最重要的内容——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它的时间、领导人、经过和结果。
时间: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为“双十二事变)
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为什么一定要和平解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结果: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围绕着这一考点,我们需要了解哪些问题呢?
时间:1937年7月7日
经过: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大家发现了吧,侵略者为了发动侵略都会伪造、编造借口,甚至贼喊捉贼。)
影响: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知识链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原因:七七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合作表现: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奔赴抗日战场。
意义: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
“八一三事变”是淞沪会战的开端和导火线。沪是上海,那么淞是哪儿呢?这个是很多同学疑惑的地方。“淞”是指江苏吴淞江地区,因而淞沪是指江苏吴淞 江与上海黄浦江的回合流域地区。为什么日军选在淞沪地区呢?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而淞沪会战也粉碎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以上是对抗日战争的基本线索中“四”的详细说明,那么“三、二、一”又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也是如何将抗日战争整体串联起来的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抗日战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