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历史学科题库:高中历史-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上)

2016-06-24 xredued04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备考需要一定的历史功底,对于已经丢掉书本多年的考生,我们推荐历史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在教资考试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是常考知识点,下面重点阐述其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产生

(一)背景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客观条件。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起了诱导作用。

(二)概况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

3.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三)影响

1.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2.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的经济侵略。

3.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初步发展

(一)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客观条件。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权利运动的推动。

(三)表现

1.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例如张謇的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的保兴面粉厂,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

2.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四)影响

1.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

2.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下篇将介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春天”、曲折发展等内容,请继续关注!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