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美术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美术学科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美术学科题库:中国美术史(十一)

2016-06-28 xredued04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备考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已经丢掉书本多年的考生,我们推荐美术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1.战国时期的帛画有何艺术特点?

答:帛画以墨线勾画,作者不仅追求外部形貌的肖似,而且通过外部形貌的描绘来揭示对象的内在东西。这正是“形具而神生”的理论在绘画艺术实践上的深刻体现。

2.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哪“六法”?

答: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3.清末“海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答:“海派画家”既学习传统,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作品充满着新鲜活泼的盎然生气。他们的绘画作品已经具有商品的性质。海派的艺术渊源具有多 向性特征。他们的作品渗透着不安苦闷悲愤于反抗的时代精神。他们的作品在价值趋向上,既不失文人画的优雅含蓄的底蕴,又要考虑到市民阶层的欣赏水平,因而 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

4.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混沌性。

5.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答:(1)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北京猿人在制作石器时候,主要采用单向打击技术制作,石器还很粗糙,不规则,在很大程度上还保持了自然形态。但是这些石器中包含着对称,平衡等基本的美的形式因素,是主体内在精神和创造力的显现。

(2)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人的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又运用了修正的技巧。他们在造型技术和对造型样式的认识上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审美意识的萌芽在纯功利目的的劳动实践中开始形成。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对物质材料的驾驭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自觉地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美的造型。

(4)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按合目的性的要求创造石器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对形式美的若干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审美意识由朦胧逐渐变为清晰自觉。

6.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答:早期的半坡类型:造型风格朴实厚重。彩绘纹样有几何纹,人面纹,鱼纹,鹿纹。中期庙底沟类型:造型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转折, 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装饰风格由写实转向变形。几何花纹较多,有二方连续花纹,鸟纹,蛙纹。晚期马家窑类型。造型完美,文饰严 谨,具有鲜明特色。文饰全用黑色,用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组成同心圆,涡状纹,垂幛纹水波纹等。装饰面积较大,往往遍布器物内外,有满,平,均的装饰 特点。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