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
xredued04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在我们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都是一个重难点。考试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简答题。有些地区也会考察判断题,材料分析等题型。虽 然考察形式灵活,但核心知识点是一样的。客观题一般考察的是某条具体规律的含义或教学启示,注重考生对规律的理解。主观题,除了考察考生对规律的理解,还 考察记忆。考生需要把五条规律都记住,并能用自己的话来简单复述。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含义:身心发展是一个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强调的是身心发展在时间上的先后,且发展过程不可逆。
教学启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强调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不同。
教学启示:教师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不能搞“一刀切”。
【真题再现】
1.“拔苗助长”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方式是由教学启示考察发展规律。顺序性强调个体发展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且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拔苗助长”指的是要强行越过个体发展的某个时间,要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因此该题选择B。
2.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方式是由发展规律考察教学启示。阶段性强调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特征,教师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 法和内容,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因此该题选择B。有的考生可能会误选C。C选项强调的是当个体与个体不同时,才因材施教,对应的规律是个 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含义:一方面表现在同一方面发展不同速,比如我们的身高在婴儿期和青春期增长最快;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不同速,比如感知觉的发展要先于我们思维的发展。总之,强调的是发展速度的不同。
教学启示:在教学上,教师要抓住身心某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机,即抓住关键期,进行及时施教。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含义:一方面,我们生理对生理的互补,如盲人听觉灵敏,就是听觉功能对视觉功能的弥补;另一方面,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互补。比如,残奥会上的运动员用坚强的意志力所获得的优异成绩。
教学启示:在我们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扬长避短的教学。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含义:一方面表现在群体与群体的不同,如女性和男性;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与个体的不同,如弟弟动手能力强,哥哥思维能力强。
教学启示:针对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因材施教。
【真题再现】
3.人们常说 “聪明早慧”、 “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D。解析:不平衡性强调的是同一个主体内的比较,如A同学的身高变化。差异性强调的是不同主体间的比较,如A同学数学好,B同学语文好。题干中“聪明早慧”、 “大器晚成”,指的是不同人间的比较,是不同的主体,因此该题选D。
长篇大论后,各位考生是否明白了呢?老师再做个表格,简单整理一下。重难点反复讲,祝各位考生复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