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3
xredued04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整理之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维护
(一)教师的压力
心理学中把使个体产生紧张状态的刺激称为压力。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升学考试、工作负担、角色职责、工作聘任、职业声望、学历职称、学生家长和人际关系八个方面。
(二)教师压力的应对策略
1.教师自身减轻职业压力
教师应当主动学习适当的压力应对方法,这样在面临压力时才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控,尽量采取主动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来缓解自身沉重的压力。
2.从学校管理角度为教师构造和谐的心理时空
(1)抓住“优势需要”
(2)发挥雅量效应
(3)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3.从社会角度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1)改革教育体制,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2)应提高教师待遇,免除教师后顾之忧。
(三)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干预
1.教师的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是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2)职业倦怠的特征
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在体验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3)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历程
① 热情期
②停滞期
③挫折期
④冷漠期
(4)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
2.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
职业倦怠会给教师个人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疾患,影响其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导致家庭危机和职业危机,与此同时也会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带来消极的影响。
(1)个体干预
个体干预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某些特点来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个体干预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和态度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