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5
xredued01
1、英美加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目的不只是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误以为这是其唯一目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既有合作,也有矛盾。其矛盾主 要发生在英美等西方大国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同盟建立初期,因为战争形势的严峻,它们间自然是以合作为主,矛盾是潜在的。而随着战争形势的明朗,英美、苏 联之间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凸现。围绕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双方展开了明争暗斗。英美在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虽说是执行了德黑兰会议的约 定,也是在苏联多次敦促下进行的,但对英美方面来说,实际上也是为了在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格局的安排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取得更多的利益。
2、雅尔塔体系的进步性是其主流——误以为强权政治才是其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正义战争,而雅尔塔体系建立于此次战争之后, 是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成果的重要表现。它落实了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四大盟国中、苏、美、英间的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会议达成的协定,在对法西斯战 败国进行处置,清算其战争责任,审判法西斯战争罪犯,根除或大大削弱其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及战争潜力后建立了起来。体系虽在事实上划分了美苏两国的势力 范围,损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色彩,但它倡导的和平民主原则成为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而维护这一体系的联合国,在战后一系 列重大国际问题上也发挥了维护和平、主持正义的积极作用,可见其进步性是主要的。
3、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误以为只有推动作用。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的产物。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以发达的区域经济大国为核心,世界经济也日益呈现出区域集团化态势。而在区域集团化的经济 格局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滥用世贸组织的反倾销规定,或者利用技术优势,对区域外国家、特别是区域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这表明贸 易保护主义的逆流在一些地区有回潮甚至泛滥的趋势。显而易见,这些对经济全球化又有阻碍作用。
4、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误以为可持续发展等同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观念,是由欧洲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应对人 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而首先提出来,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将它确定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发展战略。而知识经济则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国兴起,它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即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和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二者显然并不是一回事。知识经济的出现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产生约十年后,又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 数年之后。因此可以这样说,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战略催生了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兴起也使可持续发展有了强大的动力和实现的可能,但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5、苏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中心——误以为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唯一中心。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 政治军事大国,并很快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用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使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恢复或超出了战前水平。而随着美苏两极对峙的形成和争霸局面的出现与 发展,为抗衡美国,苏联利用自己逐步壮大起来的经济实力,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与美国争夺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上的制高点,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与美 国并驾齐驱甚至是领先于美国的成就,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中心之一。比如,苏联的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核武器技术、航天技术等等,即使在苏联解体、俄罗 斯国力尚未恢复的今天,美国对之也不敢小视。
6、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误以为中国再次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要么是处于内战中, 要么是受中共党内的极左错误的干扰,处于动荡和动乱之中,加上美苏长期推行对中国的敌视和技术封锁政策,中国确实曾经错失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科技,追赶世 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大好时机。但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尚未结束,因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到来,使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尾巴,缩小了中 国和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现代化建设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是欧洲——误以为是欧洲西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事发生于亚洲、欧洲和和非洲等地,战事的很大比重集中在欧洲,可见欧 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而在参战国中实力较强的英法、德奥之间对阵的欧洲西线对战争结局具有决定作用,西线是欧洲战场中的主要战线。
8、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误以为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早在19世纪的早期,拉马克即已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的贡献在于用自己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使拉马克提出的这种学说有了科学依据,确立了这一学说。
9、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因素是美国中立态度的改变和高姿态努力——误以为是苏联的推动和努力。二战全面爆发后,在西线战事激烈进行的情 况下,美国已卷入反法西斯战争,选择了与英国结盟。而此时,苏联由于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选择了中立。苏德战争爆发后,罗斯福、邱吉尔发表《大 西洋宪章》,表明了两国反对侵略、重建和平的决心,并表示将对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予以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也是美国促成了在其首都华盛顿的26国集会 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可见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的关键因素是美国主动放弃了中立政策和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高姿态努力。
10、《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误以为它延缓了大战的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尽管推迟了苏德之间 爆发战争的时间,但由于条约的签订排除了苏联在战前与英法等国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可能性,因而,实际上却为德国解除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使德国可以 放胆地对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所以它的签订,不是延缓、而是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