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2015教师招聘考试: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三)

2015-02-15 xredued01


五、商业和服务业

1、中心地: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指城市、居民点、商业或服务业中心。

2、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达到多么大的范围,即货物的供给范围。克里斯泰勒将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称为货物共给范围的上限或外侧界限,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称为货物的供给下限或内侧界限。

3、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4、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花着那个心底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5、中心地三原则:

克氏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一) 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克氏中心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其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三是各等级间的中心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不同于市场原则和交通原则作用下的中心地系统,前者的特点是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其来由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6、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意义:第一,克氏的中心地理论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第二,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二是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 究;三是关于城市内和城市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四是关于城市区位和规模,以及职能为媒介的城市时空分布的研究;五是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 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

第三,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存在的问题:第一,克里斯塔勒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即中心地的布局是按照上限大小来决定。虽然他也提出了商品的供给下限,但缺乏详细分析。对各种商品得到怎样程度的超额利润论述也不明确。

第二,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系统中,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由于区域的各种条件作用,所形成的区域模型各等级的变化用一个固定的K值无法概括。

第三,克里斯塔勒把消费者看作为“经济人”,认为消费者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但在现实中,消费者的行为是多目标的。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在高级中心地进行经济或社会行为活动。这样会导致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范围扩大,使中心地系统结构发生变形。

第四,克里斯塔勒忽视了集聚利益,事实上,同一等级或不同等级的设施集中布局会产生出集聚利益。而克氏只重视各等级中心设施的出现,对出现的数量不感兴趣。

第五,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对需求的增加、交通的发展和人口的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没有进行论述。

7、服务业的类型和区域特征

第一类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近消费者布局;

第二类是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为对象,提供其运行服务需求的,近城市中心区布局;

第三类是具有办公机构性质的服务业。可分为三大类:

发挥管理职能的业务中心与办公机构,布局城市中心。

企业子公司和部门中心,布局城市次中心。

从外部支援企业活动的服务业,布局市中心。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