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解析

2017-02-15 xredued01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因为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所以一般我们也把他的理论称之为“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两难故事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汉斯想了很多办法都得不到这种药,他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他哀求药剂师,药剂师也无动于衷。如果再得不到这种药,他的妻子便熬不过当天晚上了,于是汉斯想到了晚上去偷药。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汉斯该不该去偷药?

处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的理由便是研究者做出判断的依据。第一个阶段是前习俗水平里的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这个时候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观念,还没有道德意识,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是不好的。

第二个阶段是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提出自己的问题: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们就觉得汉斯不应该偷药,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

第三个阶段是习俗水平里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可以叫做“好孩子”定向阶段,此时儿童的判断标准变成了符合大家的意见,求表扬。所以他们的提问变成了:其他人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汉斯偷药,那么他们就觉得应该偷药,因为偷药符合大家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人都反对汉斯偷药,那么他们也会觉得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不符合大家的意见。

第四个阶段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时儿童有了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并且认为法律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偷药,因为偷药触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第五个阶段是后习俗水平里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共同商量讨论出来的,法律也可以重新修订的。所以这时儿童会觉得既然汉斯偷药救人会触犯法律,那么说明现在的法律考虑的还不够多,应该进一步修改。

最后第六个阶段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叫良心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所以没有什么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汉斯无论如何也该去偷药。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