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017-05-25 xredued01


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教育学里的重点章节,其中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更是一个高频考点,在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均有涉及。

首先,要明确的知识点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其次,身心发展,顾名思义,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顺序性(强调方向不可逆、顺序不可变)

总体表现: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生理表现:身体的发展基本是按照“从上到下”、“从中心往四肢”发展的过程。

eg.婴儿先学会站、再学会走、最后学会跑。

心理表现:儿童认知能力等心理特征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的过程。eg.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教学启示:教育者要按照发展的序列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2.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不同任务)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eg.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少年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孩童主要特征是幼稚向成熟过渡、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教学启示: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的阶段特点分阶段、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切忌“一刀切”,同时,注意各阶段间的过渡和衔接。儿童教育成人化,幼儿教育小学化都是忽略阶段性的表现。偏远山区将多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集中在同一个班教同样内容的做法也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 不平衡性(强调发展速度不同)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eg.人的身高在前半生生长速度较快,后期非常缓慢甚至不再长。

2.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eg.王阳明五岁可以默背大量古诗,说明记忆发展教快;但他说话却结结巴巴,说明语言能力发展较慢。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4.互补性(强调长短互补)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生理—生理;即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eg.盲人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来补偿视力方面的缺陷。

2.生理—心理;即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身患重病或有残疾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eg.霍金,身残志坚。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展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差异性(强调两个或两个人以上)

具体表现: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在男女性别的差异,以及性别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异。eg.女生体育长跑考试是800米,男生为1000米;这就是个体在生理发展方面的差异性。

教学启示:教育者必须要“因材施教”,充满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区别:前四个特征,即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均表现在个体也就是同一个人身上。而差异性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差异eg.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二、考题在线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针对性

2.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一般认为,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 个别差异 D. 互补性

【参考答案】A B C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