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xredued01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师招聘的高频考点,在教师类的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也样,常常会出现选择题、简答题和辨析题。那下面我们就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与个别差异性五大规律给予简单讲述。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比如,人的身体发展是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人的心理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情绪到情感的顺序发展。
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例题】青少年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B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比如,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因此,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例题】在教育学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比如,人的一生中,身高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出生第一年的时候,一个是青春期时,这两个时期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是飞快的,而其他的时期儿童的身高增长是比较平稳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比如,青少年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之后,情感最晚成熟。
因此,在教育中,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例题】人的身高有两个发展的高峰期:新生儿和青春期。这反映了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因此,在教育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题】盲人的触觉,听觉比较灵敏,这反映了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比如,男人比女人更有方向感,空间感。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比如,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观察细致入微,有的人粗枝大叶。
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例题】高中一年级入学伊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情况,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关注( )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 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答案】A。题目强调老师了解“每位同学”的情况,所以选择的是个别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