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学会看病》答辩题目及解析

2017-08-04 xredued01


1.谈一谈你导入的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因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母亲和儿子,要求学生体会的也是关于亲情和母爱的主题,针对这种类型的文本,情境导入是最合适的方法,通过老师的谈话构建情境,逐步引领学生回忆,浸入到与课文相符的气氛中,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心,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举多得。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说一下你本节课授课的不足。

【参考答案】

针对《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我采用了朗读体会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背后还有我进步的空间。比如在朗读感悟这个部分,我安排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同桌交流,这样来找出基本的生字词,梳理文章的结构。但事实上这篇课文的组织方式非常有特点,记叙性的散文已经有一些类似于小说的元素在,它独特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其实应该让孩子们最先感知到,因此如果把分角色朗读放在最前面,可能效果会更上一层楼。其次,我的合作探究安排在了最后体会思想情感和拓展延伸这些比较难的部分,但前面寻找关键词句的任务其实也可以分配给小组,这样同学们的参与感会更强,对文章的把握也会更深入。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在本次课的教学中你是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

【参考答案】

首先,工具性指的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而人文性则侧重于对情怀和价值观的培养,二者确实不可分割,在语文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兼顾这两方面。

其次,回到本文来说,我在课堂一开始就安排了自由朗读圈化生字词的环节,并通过教师的范读来为学生正音,规范字的写法,这一点旨在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字和词是阅读的基础,不能有疏忽遗漏;第二,我在教学中穿插了多种朗读体会的方式,比如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因为对于这种描写亲情的文章,要感知其主题,就不能不在朗读上下功夫,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每个同学都应该学到的;第三,在赏析重点词句方面,我会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开始赏析,规范而不失准确性,这也属于强调工具性的一种表现。

最后,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把握母亲对儿子的情感这个方面,赏析重点词句也是为这个部分做准备的。因为语文是一门能影响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学科,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探究绝不能忽略。因此我在真正的授课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利用“工具性”的学习为“人文性”的学习做铺垫,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对于课文的拓展?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文的拓展对课堂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眼界视野,对课堂内容做出很有益的补充,与此同时,我在教学活动中也意识到,拓展并不需要小题大做、过分拓展,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更重要的是,拓展的形式一定不能死板,要灵活多变,并且在内容上,一定要和课文的内容有联系,否则就失去了拓展的意义。

比如在《学会看病》这篇课文里,我们重点把握了母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和深厚爱意,那进行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就可以成为我们拓展的重要内容,让班级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以前所学过的有关母爱的文章,再进行交流,既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你这堂课的作业是如何布置的?你觉得拓展和作业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

我这堂课的作业设计是从这样的思路来进行的:从课文的主题出发,我需要学生们来进行母爱主题的深度探索,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故事,相信每位同学自己和父母之间都发生过感人的小故事,能回忆并追述出来,对课堂学习的主题也是一种变相的深化与拓展。其次,我要求同学们像毕淑敏老师学习,学习她生动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这是在提升写作能力方面的一种具象的训练。

拓展和作业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形式上,都需要灵活安排,绝不能死板,要符合新课标中“开放”课堂的要求;但同时,拓展是课堂的拓展,作业是课下的作业,因此在具体的布置上,拓展最好是能够当堂完成的任务,通过一些发散思维的方式达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而作业主要是在课下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477500861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