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6
xredued01
(一)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二)小学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1.说服教育法
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语言说服法是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
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
事实说服法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二是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
2.榜样示范法
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创设良好的情境。包括美观、朴实、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和校风。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陶冶学生,不仅与教师对学生的说服教育不矛盾,而且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则不能只让创设的情境自发的影响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不是固有的自然存在的,需要人为地创设。但这决不能只靠教师去做,应当组织学生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境。
4.指导实践法
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优良行为,养好良好的品德习惯,增强品德意志,从而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实践锻炼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实践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坚持严格要求。有效地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一种锻炼,如不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不可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内心感到锻炼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价值的,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2.榜样示范法
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创设良好的情境。包括美观、朴实、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和校风。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陶冶学生,不仅与教师对学生的说服教育不矛盾,而且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则不能只让创设的情境自发的影响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不是固有的自然存在的,需要人为地创设。但这决不能只靠教师去做,应当组织学生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境。
4.指导实践法
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优良行为,养好良好的品德习惯,增强品德意志,从而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实践锻炼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实践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坚持严格要求。有效地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一种锻炼,如不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不可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内心感到锻炼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价值的,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337331076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