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7
xredued01
感受性变化规律,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其考点又主要集中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等这几方面,考察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当然也要注意有出辨析题的可能。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注意: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如:视觉,听觉,嗅觉,但是痛觉是最难适应的)。
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一)暗适应:由明(处)→到暗(处),感受性提高。
例子:1、从明亮的大厅走进黑暗的电影院的过程。
(二)明适应:由暗(处)→到明(处),感受性降低。
例子:1、看完电影,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出大厅。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问其香”。
例子:爸爸脚臭,你回家一开门感到奇臭难闻,过段时间你感觉臭味减轻和消失。
皮肤觉的适应:
例子:游泳时,刚入水是觉得水异常冰冷,不久这种感觉消失了,这就是肤觉适应。
总:在各种感觉适应中,痛觉是最难适应的,因为痛觉具有保护作用。
例子:电视中常有用刑的逼问犯罪者的场面,其实就是利用人的痛觉难以适应的规律。
二、感觉对比
不同的刺激作用与同一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一)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例子:1.黑人的牙齿特别白。2.月明星稀。3.万花丛中一点红。
(二)继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例子:先吃药后吃糖,糖显得特别甜。
三、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感觉后效。
注意: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感觉正后象是指与刺激相同。
感觉负后象与刺激相反。
例如:1.坚持看明亮的灯以后,闭上眼睛灯还在眼前且是明亮的。但如果闭上眼睛后,灯是黑色的在眼前,就是感觉负后象。2.余音绕梁就属于听觉后效。
四、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一)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缺失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例子:盲人视觉缺失,但触觉和听觉比常人灵敏。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一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现象。
简单地说:一种刺激带来多重感觉。
例子:看到红色黄色觉得温暖(视觉和肤觉)。
五、常见的出题形式
1.冬天从室内走到室外,感觉很冷,过一会儿就不冷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后效
答案:B。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2.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过程。
A.提高 B.降低或提高
C.降低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解析:明适应:由暗(处)→到明(处),感受性降低。
3.“明月星稀”这种对比现象是()。
A.一般对比 B.先后对比
C.同时对比 D.特殊对比
答案:C。解析: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4.红色,往往给人温暖热情的感觉,蓝青等冷色,总是给人寒冷严肃的感觉,这是感觉的()。
A.对比 B.相互作用
C.适应 D.联觉
答案:D。解析:联觉:一个刺激不仅一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现象。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479164364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