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教师招聘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易混淆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辨析

2018-03-03 xredued01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大重要内容。而在历年各地的考查中,客观题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们主要针对客观题中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一些容易混淆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进行辨析,为各位考生展开复习做一个参考。

一、正强化和负强化

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重要内容。所谓强化其实就是当一种行为发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刺激物,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行为出现后,紧接着呈现一个愉悦的刺激,从而使得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则是当行为发生后,紧接着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从而使得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从正负强化的概念可以发现,不管是呈现愉悦刺激还是撤销厌恶刺激,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那么,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判断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首先要确认的是其目的是否是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即可,在此基础上再来判断正负之分。

下面结合两道例题来具体进行分析。

1.当班上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总是给予学生表扬或者一个微笑,或者一个点头,这利用的是心理学中的( )。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1.【答案】D。解析:首先判断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概率,属于强化,其次可以发现其呈现的是愉悦的刺激,故属于正强化。

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2.【答案】C。解析:首先可以判断题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属于强化,其次可以发现是撤销了一个处分(厌恶刺激),可以判断为负强化。故选C。

二、负强化和惩罚

惩罚也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惩罚是指当个体出现某一行为时,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撤销一个愉悦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一种的方式。和强化相比,负强化和惩罚是考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也是考试中经常结合考查的知识。其实,在辨析过程中,考生只需要把握一点即可,就是其目的是提高还是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下面通过两道题来帮助大家进行辨析。

1.惩罚和负强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1.【答案】×。解析:不管是正强化和负强化,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而惩罚的目的则相反,所以负强化和惩罚的本质是不同的。

2.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便限制其看动画片或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2.【答案】C。解析:首先可以判断题干的最终目的是想要减少孩子犯错行为发生的概率,那么可以判断其为惩罚。

负强化和惩罚的题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针对上面的第2题,我们可以对题干进行修改,则就成为负强化的典型例子。

“孩子在学生和生活中逐渐减少了犯错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了限制其看动画片或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的规定。”

心理学中,容易混淆的术语还很多,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可以自己多加搜集和整理。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我们把握住判断的关键点,并且结合常见的例子来帮助理解,那么不管题目如何变换,我们都能比较容易区分出来。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129164168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