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3
xredued01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把可能变成了现实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4)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
2.关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答题点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提速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答题点二:新课改
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观:(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差生也能获得发展);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2)学生的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完整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仅应传授知识与技能,还应促进学生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在学生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学生等方式,提升自己管理学生的能力)
答题点三:德育原则
(1)疏导原则 (2)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1 )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启发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③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5.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作用和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特征: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建立途径和方法: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6.学习动机理论及培养和激发
(1)学习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3)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学习迁移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1)学习迁移分类 能区分就可以
(2)影响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和定势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和教学
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和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和动机
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9.素质教育+教学观+创造力的培养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教学观: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创造力的培养
①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
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