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5
xredued01
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当中经常涉及到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考试过程当中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主观题也会考到一些,概率较低。为了应对考试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每一条规律,并能举出相应的例子,用自己话说出来。2背诵五条规律及其所对应的教学启示。今天天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
一、顺序性
所谓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就好像人身体的发展就是从躯干向四肢的发展,婴儿在成长中,发展按照三翻六坐八爬的趋势进行,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立八个月会爬行,这些都说明了个体发展具有顺序性。
所以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也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二、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也就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就好像说我们为什么小学数学学习四则运算,初中数学学习方程,高中学习函数,这正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水平不同所决定的。
这也就告诉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选择题中如果出现明显的两个阶段,则选择阶段性。
【考题在线】
在教育工作中,把儿童“成人化”,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解析:题目中出现了儿童、成人两个阶段,所以选择阶段性。正确答案为B。
三、不平衡性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例如身高在人一生当中不是匀速发展的,一般来讲初中时期长得比较快。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比如,在青春期阶段,身体发育非常快,而心理的发育和成长却相对缓慢。
所以总的来讲不平衡性更多涉及的速度问题。既然发展的速度不一样,就有一个时期速度是最快的,就称为“关键期”,指外界环境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所以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已取得最佳效果。
所以选择题当中一般出现了速度这一关键词 ,就选择不平衡性。
【考题再现】
4.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题目当中出现了速度这一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A。
四、互补性
互补性一方面指身体和身体之间的互补,比如盲人视力上有残缺,但是触觉和嗅觉非常的发达。另一方面指身体和心理之间的一个互补,比如说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算然身体有残缺,但意志力异于常人。
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考题再现】
6.小红同学视力不好,但是其听力特别灵敏,反映了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题干当中是典型的身体和身体之间的一个互补,正确答案为C。
五、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主要就是指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所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