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xredued01
考情分析:关于心理学部分的多元智能理论常见的考察形式是单选题多选题为主,主要会涉及一些理解性的反选,偶尔会涉及一些案例分析题,所以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能够通过一些案例去理解并区分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类型。下面是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详细介绍:
一.由来: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讲义中表述的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⑧自然智力。
二.各智力的详细介绍及强项人群:
1.语言智力
是指对外语的 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说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智力
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反应出的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学智力
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它是一种对于理性逻辑思维较显著的智力体现。对数字,物理,几何,化学,乃至各种理科高级知识有超常人的表现。是理性的思考习惯者;一些数学家,物理科学家往往这个方面的智力点数都不低!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空间智力
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同时对宇宙、时空、维度空间、及方向等领域的掌握理解,是更高一层智力的体现,是有相当的理性思维基础习惯为依托的前提的。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运动智力
是所有体育运动员,世界奥运冠军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智力。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内省智力
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客观,公正,勇气,自信的建立基础,因为人最看不清的就是自己,俗话说:你最难战胜的就是你自己!可见这个对手很强大。 而正是因为真知的逐渐形成才会变得无畏,就好像小孩子都害怕去医院打针,而当渐渐长大后,就不会再为打针吃药而恐惧了。这种智力在哲学家、思想家小说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人际关系智力
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也是情商的最好展现。因为人和人的交流就是靠语言或眼神以及文字书写方式来传递。往往这些人具有相当的蛊惑力或煽动性。是组织的焦点,明星或者政客等。 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智力
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如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地质特征和气候。对我们自己身处的这个大自然环境的规律认知,如历史,人体构造,季节变化,方向的确立,磁极的存在,感知灵性空间的超自然科学能力,能适应不同环境的生存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深度理解:
1.这几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将某一智力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忽视其他几种智力。
2.对于我国的应试教育而言,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而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3.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等学科,对促进学生各种智力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4.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几种智力要素,而这几种智力要素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以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评价应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
5.发展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和积极的评价,给学生提供能够提高智力和激发多种潜能的环境,从中判断其优势智力。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6.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评价的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