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xredued01
在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同的心理学家都在使用同样的专业名词搭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于是,很多考生就会陷入一个误区: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心理学家理论中意义是一样的。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些“同词不同意”的知识点。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vs罗杰斯“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由此可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本质上反应的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即“(新)知识——(旧)知识”。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由此可见,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本质上反应的知识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即“知识——个人”。
皮亚杰“同化”vs奥苏贝尔“同化”
皮亚杰作为建构主义者,在论述建构主义发展观时,提出认知发展是适应的过程,而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完成的。此处的“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其本质是接受新的知识或经验时,原来的认知结构不发生变化。
奥苏贝尔提出“意义的同化”,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此时“同化”实质上是指新旧知识相联系,至于原有知识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并不作为区分。
由此可见,奥苏贝尔的“同化”比皮亚杰的“同化”内涵要更为丰富。
布鲁纳“发现学习”vs奥苏贝尔“发现学习”
认知主义者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即学习者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且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其本质在于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
奥苏贝尔从学习进行的方式角度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在把最终结果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之前,要先进行一定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织和转化。其本质在于学生在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重点在于理解与辨析,一定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偷懒”,认为一个概念在一个地方理解了,就万事大吉了。类似于本文中提到的现象还有很多,因此,各位考生一定要慎重严谨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