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早期迁移理论

2019-09-18 xredued01


关于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分为早期的迁移理论和现代迁移理论。但是根据往年的试题来看,早期的迁移理论考到的机率会更大。所以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一部分的理论。首先我们要知道,它主要是以单选题和简答题这两类题型出现。但是也不能排除突然出现其它题型,所以大家的心里面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一、形式训练说

代表人物:沃尔夫

形式训练说是关于迁移最早的一个学习理论(它的地位一定要记住)。它的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不同的官能活动相互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能力。通过训练学会某种能力以后,对其他的知识就会做了,就能够发生迁移。

形式训练说的观点认为传递知识没有训练官能来的重要。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官能的材料。(一般选择训练的知识材料的难度就比较大)

考生需要明确形式训练说的地位是最早的迁移理论,且核心认为迁移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的训练价值。整体认为迁移是自发产生的,无条件的。常常针对以上出现单选题。

二、共同要素说

代表人物: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共同要素说又称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认为,一种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以及具有共同的成分,这样迁移就发生。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对于沃尔夫的形式训练说不太认同,所以他就做了一个试验。他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首先训练大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估计,然后对他们进行两种测验。结果表明,被试对矩形面积的判断成绩提高了,但对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判断成绩并没有提高。据此,他认为,学习中训练某一官能未必能使它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从而发生迁移。他认为两种学习之间只具有相同因素时,才会发生迁移,例如,在活动A12345和活动B45678之间,因为两种活动有共同的成分4和5,所以这两种活动之间才会有迁移。

考生需要明确共同要素说的代表人物,常出现多选题。同时经常会给我们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让考生选择对应的早期迁移理论是哪一个,要把握这样的出题角度。此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不是自发的。

三、经验类化说(概括化学说)

代表人物是贾德

这个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经验类化理论的经典实验。他以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作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学生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贾德以实验研究了概括性的迁移后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所以贾德的学习迁移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

这里要特殊强调,考生一定要记住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以及实验,这是出题频率最高的地方。且不要和其他三个迁移理论相混淆。

四、关系转换说

代表人物是苛勒

该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苛勒做了一个“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他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问题是:如果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如果小鸡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即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实验表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他认为这结果证明是情景中的关系对迁移起了作用,而不是其中的相同要素。苛勒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和顿悟。

同学们,其实你会发现,只要出现“苛勒”这个人物,你选择“顿悟”就没错了,这在学习理论相应知识点中也是适用的。此实验只需要简单理解即可。考试时,主要针对前三个考的多一些。以上这些内容就是学习迁移理论,自己一定要去理解记忆,这样以后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