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中西方绘画写生观

2019-09-20 xredued01


一、中国画家的写生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山水画中自然生活的地位和作用。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心灵与自然物象发生碰撞,才能绘出感染人的作品。中国画所表现的心灵最深处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的与这无限自然和缥缈太空融为一体的境界。

南朝,最古老的山水画论,由宗炳所著的《山水画序》中着重阐明了“关注生活”的古老创作理念。宗炳所说:“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以巧,则目亦同应,心亦具同,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不单是说阅画人对画的欣赏反馈,更重要的是画家的表达方式。写生山水要写山水之神。

继宗炳之后,王微的《叙画》则又是一篇与之有相近思想的山水画论。王微在《叙画》中提到“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道出了艺术构思和情感精神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没有生活的感受,艺术就不会生动。主观的情感构思是艺术与生活联系的桥梁。

宗炳与王微旨在通过描绘山水的外貌,来发掘感受其内在的精神。所谓道法自然,则是山水写生的根本准则。

宋元时期是中国画发展的高峰。其中,著名山水画大师郭熙所著的传世画论《林原高致》中讲到“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就是说,画家要置身于山水之间,与其建立亲密关系,通过感受印入心灵。用笔墨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写生。

赵孟頫注重“师法自然”,强调“到处云山是吾师”他的许多山水作品都是游历写生所画。《鹊华秋色图》、《吴越清远图》等都是他的真山水。画中都深刻体现了他自我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明清时期,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山水画发展变缓。但是,当时的著名山水理论家王履,主张以造化为师。他的著作《重为华山图序》中提出“法在华山”的命题。对中国的山水写生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在华山”就是“外师造化”。画华山就要师法华山,这一观点继承了古人“师法自然”的准则。他的另一见解是“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这一观点是对前人传统理论中的“应目会心”“师法造化”观点的继承与发挥。注重要面对自然,以造化为师。

“外师造化”是方法,“中得心源”是目的。

中国画作为根本区别于西方绘画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的民族话语体系。虽然同属于具象绘画范畴,但 18世纪前的西方绘画是写实主义的,中国画不是写实,不是再现模拟客观世界,可以说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执守写意的传统。写意是中国画所强调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这种艺术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艺术表现手法则体现在意象造型、书法入画和以线造型几个方面。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点,是中国画家追求意象、表达情感所特有的方式。写意性也是中国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艺术追求的本质。

中国画的写意性,不仅仅表现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精神,还表现画家的主观意识、精神、审美观、情感。传统中国画的“写意”具有丰富的内容。既有具象的成分,又有抽象的成分;既有再现的客观物象,又有表现的主观意识;既强调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强调主观意识的意志性。它们形意相融,主客相合,物我相契,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在画家的把握与引导下,通过笔墨表现出来,既反映了客观物象的自然美,又揭示了画家主观的内心世界。

二、西方画家的写生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就是其写生代表作之一。据传,为了能使模特在枯燥的过程中保持其写生起初的初始状态,达芬奇特意请了一支乐队为其在绘画期间进行演奏。从而留下了模特脸上那一神秘的微笑。哈尔斯是17世纪荷兰的著名肖像画师,他在创作中运用色彩直接写生的直接画法(先前画家都是先画出素描稿再用色彩画),可以说是绘画史上的重大突破。

继哈尔斯之后,画家们都越来越重视写生。走向室外,从人物到风景等。其中,法国的柯罗在风景写生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他是“巴比松画派”中第一个提出“面对自然,对景写生”口号的画家。

后期的“印象派”更是坚持对景写生的艺术创作实践,而且充分发挥自我意识,更为突出个人风格。高更说:“不要从自然临摹太多东西,借着在自然面前而沉浮于梦想,从自然中吸取更多的灵感而创造,得到结果。”这充分说明在写生过程中要注重画家的自我主观创作思想。与其同期的另一位大师梵高更是把这一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在梵高的作品中,热烈大胆的形体、色彩夸张,和神经质的笔触,把自己的个人感受借助自然来发挥,形成了一个典范。

许许多多的西方绘画大师对写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代表了各个时期的艺术成就水平,并且也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时代转变的写生过程。从16世纪至今的写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对现代绘画中的有些情景做出恰当合理的解释评价。

进入20 世纪以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众多的艺术思潮和流派涌现出来,虽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各有不同,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主观”重于“客观”的创作思想的影响,注重主观意向和内在情感的表达。

在现代许多画家在写生的同时,对对象有意回避或视而不见。这其实是画家在借助客观对象的启发而进行主观意识的自我发挥。比如“野兽派”的代表马蒂斯在写生模特时,画出来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就他自己都认为“会吓自己一跳”。然而,他又强调自己不是在画一个人,而是画一幅画。确实,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过程是对客观对象的升华与再造,而并不是复制。

“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更是到了极致,他的画作中的奇特人物都是受真人启示而触发灵感进行创作出来。从而达到“借物喻情”的艺术主旨。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灵活的思维和主观自由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都不同程度淡化“客观”强化“主观”,采用意象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既能符合自然本质又能符合主观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通过分析西方现代主义不同流派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表现特征,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绘画造型还是色彩表现上,都不同程度体现出意象性特征。客观的物象被淡化,而强调主观的意象,“客观”要服从“主观”的需要,这种表达方式不仅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一种视觉映像,而且也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