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xredued01
1.请说一说你的教学目标以及原因。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况,扎实地分析了教材特点后作出的决定。本节课面向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但是本篇课文相较于之前学习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先秦诸子散文,孟子在本篇课文中,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学生理解其中的中心论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我对教学目标做了如上设计。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说一说都有哪些论证方法能够论证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实。论证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有其优点。
《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是一篇先秦诸子散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孟子在文章中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舍生取义。为了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孟子在文章中用到了多种的论证方法:
①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②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③道理论证。全文都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④举例论证。举了“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和“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请你结合孟子的文章,谈一谈孟子文章的特点。
【参考答案】
首先,《孟子》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文章意在说明“实行仁政”和“得民心”的重要性,但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从战争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说起,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推导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点。这样水到渠成,使文章更加紧密,具有说服力。
其次,《孟子》还善用对比的手法。在《鱼我所欲也》中,作者把“向”和“今”做对比,从前为了道义,连维持生命的饭食都可以不要,可今天看见比饭食贵上百倍不义之财而放弃了道义。这样一对比,使作者的观点更加鲜明,立场更加坚定。
此外,比喻也是《孟子》中比较常见的手法。在《鱼我所欲也》的第一段,把生比作鱼,把义比作更加贵重的熊掌,这样一比喻,义和生哪个更加重要,就不言而喻了。自然就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请你说一说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
【参考答案】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是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点。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对于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对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也有很大帮助。
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
在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等。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解决重点字词句,在读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言知识的积累,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孟子。
【参考答案】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这些篇目都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
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他还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观点,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和作用,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并认为这是“天下之通义”。很明显,这是在为贵族的统治与剥削制造理论依据。
本篇课文《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名篇,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