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信息技术《数据类型和常量、变量》答辩

2020-06-15 xredued01


1.请简述程序中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参考答案】

(1)顺序结构,按照书写顺序逐条执行该结构中的各个语句。

(2)分支(选择)结构,根据给定的条件成立与否,从该结构中所给的两个(或多个)语句序列中选择一个执行。

(3)循环(重复)结构,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结构中的语句序列重复执行若干次。

2.请简述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机器语言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指令集,是计算机唯一能识别并直接执行不用编译直接执行,执行效率高。但是可读性差,可移植性差,编写困难,维护困难。

汇编语言用助记符表示计算机指令,需要编译才能执行。容易读懂,维护方便,执行效率高。编写效率不高。

高级语言是一种用能表达各种意义的“词”和“数学公式”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编写程序的语言。需要编译才能执行。不依赖于计算机型号,通用性较好,编写效率高,可读性好。需要经过编译才能被计算机识别执行。

3.简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1)优点:

①具有良好的结构,易于阅读,易于理解和易于维护。

②提高了编制程序效率,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

③适合编制大规模程序。

④易于验证其正确性。

(2)缺点:

①本质上是面向“过程”的,不能直接反映人类求解问题的思路。

②程序代码可重用性差。

③维护程序的一致性困难

4.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你有哪些思考?

【参考答案】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备课时进行了认真思考,对于VB程序设计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内容,本节课中涉及到了数据类型的具体分类及范围,同时还讲解了程序设计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和命名规则,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因此我选择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类型的基础上,思考程序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于较为简单的数值型数据类型进行探究思考,逐步加大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其他的数据类型及范围,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学习数据类型的使用技巧。而对于常量和变量的讲解及命名规则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辅助知道来开展课堂,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而在巩固提高环节,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判定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并对常量变量进行定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5.巩固提高环节组织学生在实际程序设计过程中确定数据类型,定义常量和变量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编程的理论知识,这也是学生之后继续学习其他编程内容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在程序中确定数据类型及定义常量、变量都是及其重要的。在学生学完理论之后,马上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实战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这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查缺补漏,这也为学生后续学习编写程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VB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

(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第一堂课,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实例,如移动字幕等。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吸引他们,并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学习完知识后,也能够独立设计出这样的小程序。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巧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为载体,把深奥的理论讲的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如在讲授对象时,若直接讲解理论概念,学生很难一次理解。若将VB中的对象如窗体、按钮等抽象概念和生活中的学生能够直观感知的具体事物进行类比,能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抽象概念的通俗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

(3)设计分层作业,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级与总结性评价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知识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堂上,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将大任务划分为小任务,并针对各个小任务的完成性情况及时点评,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在整个大任务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的最终点评,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