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xredued01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1098年秋,他如莱比锡大学听课研究,涉猎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多学科。此后蔡元培再赴欧洲,先后留学法国和德国,与其他学者组织“勤工俭学会”,与法国友人一道发起“华法教育会”。1916年,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全面改革,使北大由一所旧式学堂变为生机勃勃的近代新型大学。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健全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借此改变中国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尚武精神,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实利主义教育(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够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蔡元培指出,世界各国的竞争不仅在军事,更在经济,武力需要财力的支持)、公民道德教育(在摒弃封建道德专制性和等级性的同时,汲取其中的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基本内容有自由、平等和博爱,以及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的一些范畴,尊重文化的发展性与继承性)、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美感教育(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但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可以实现的,其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坏现象世界的意识,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二、改革北京大学
1、抱定宗旨,修改校风
蔡元培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要求学生从此以后,一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同时要打破北大的旧习惯,不仅要改变学生的观念,还应“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育着手”。同时蔡元培还注意丰富图书馆的收藏,为学生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强调要“筹集款项,多购新书”以“供学生之参考”。还倡议成立各种娱乐活动和学生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之大,‘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同时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即已经明确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教务管理的原则,规定大学设立评议会,各科设立教授会,但在北大没有得到很多好的实行。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三、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为了维持教育的正常运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内容广泛的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大致可以归结为: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