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学生指导(十一)

2015-05-22 xredued04


材料分析题

1.亮亮,男.9岁,聪明,兴趣广泛。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课后爱看小说、摄像、踢足球,对功课关注不多,每次都到期末考试前几天才抓紧时间复习,所以考试成绩总提不高,为此,他十分苦恼。

问题(一):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亮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问题(二):请针对亮亮的问题提出对策。

2.在教学《找骆驼》一文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教师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到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

(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

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教师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教师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个学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教师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问题:请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材料进行简单评析。

3.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马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教具,有标本、图片,还有实物。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上课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问题(一):请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

问题(二):请提出改进措施。

4.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问题: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5.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问题: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答题要点】问题(一):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亮亮违背了遗忘规律,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而平时没有有效地复习,使知识牢固化。

问题(二):要运用遗忘规律,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注意复习。(1)组织有效的复习。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②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③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⑤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2)适当的超额学习。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2.【答题要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问题研讨,整个进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选择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对文本的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应该说在学习方式选择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引导学生探究中,出乎意料,出现了生成。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也是很好的事,它说明小学生虽阅世不深,但知识面正在不断地拓展,他们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感恩心切、纯朴可爱,对“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坏蛋”恨不得“打他一拳”。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年幼易冲动,有些人还不知采用怎样的方法更好地处理问题,有待于教师正确地引导。故在学生出现对“忘恩负义”者及“坏蛋商人”要“打他一拳”以示打抱不平时,老师应该问:“采取这样的态度处理问题,妥当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应让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分析讨论文中的“商人”是不是这样的人,从而让学生回到正确地处理问题上来,回到对文本的深人探究中来,从而实现情感熏陶与知识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3.【答题要点】问题(一):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活动性、色彩对比鲜明性、刺激强度大小、新颖性等。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上课时,他们会对马老师带来的各种教具感兴趣,导致注意力分散,就不能专心听讲,而把握不住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

问题(二):马老师应该根据讲课的需要,逐步展示教具并及时收好教具。

4.【答题要点】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会很好。简而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5.【答题要点】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