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1
xredued04
统计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就本单元来说,各种动物的只数、各种花的朵数、喜欢几种水果的人数都是数据,这些数据都包含在生活事件和现象中。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准确。安排本单元教学,就是让学生参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感受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功能。
本单元教学的统计是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材安排了三个统计内容,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编写主线。
1.呈现情境、提出问题,从实际需要引发统计活动。
学生有没有统计的热情,能不能主动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很大程度上受“需要”的影响。有统计的需要,就会积极介入;没有统计的需要,就不会自觉参与。教材编写十分注意这一点。
例题呈现了许多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场景,各种动物混杂在一起,不容易看清有几种动物,更不容易看清各种动物的只数。为了知道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需要“理一理”。有些动物手捧鲜花,花的颜色不尽相同,为了知道每种颜色花的朵数,需要分颜色“排一排”。为了知道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需要“统计”。教材为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学要尽力营造这些“需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既放手让学生开展统计活动,又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有了统计愿望,就会主动地分类、计数、比较。为了让学生学到初步的统计知识,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教材不失时机给予指导。
(1)整齐地排列成象形图。为了知道狗、猴、猪的数量,学生很可能在情境图上看和数,虽然能得到数据,但离统计的要求还有距离。教材里把三种动物从下往上、纵横对齐着排列的图画,让学生体会这样整理能防止遗漏和重复,能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先分类排列,再数个数。
把附页里的花分颜色排一排,留给学生多样化的空间。可以按颜色横着排,也可以竖着排;各种颜色的次序,可以从多到少地排,也可以从少到多地排,还可以不考虑数量多少随意排。
(2)填表呈现数据。象形图把各种物体分类排列,每种物体有几个还需要数。如果把数据都写出来就方便了,表格是表达数据的一种方式。例题的前半部分,三种动物的象形图下面写出只数,让学生知道获得数据是统计的一项任务。例题的后半部分,把各种颜色花的朵数填入表格,让学生知道表达数据是统计的一件工作。
(3)通过调查获得资料。例题里的统计活动,是把已有的资料(各种动物、各种花)加工整理。“想想做做”增加了统计活动的内容,首先调查每人最喜欢吃的水果,获得资料,然后分类计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调查获取资料的方法:在附页中剪一个自己最爱吃的水果并集中起来。这种方法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