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育理论> 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之在家庭中如何培养3~6岁幼儿的性别角色

2015-08-06 xredued04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 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男女两性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 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

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幼儿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幼儿对他人的性别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女孩 还是男孩。直到2.5~3岁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性别角色的初步知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 玩汽车等。

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能明确分辨出自己的性别,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逐渐增多,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戏、玩具方面的不同等。但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这个阶段幼儿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等。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如一个男孩玩娃娃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等。

进入幼儿期后,儿童之间的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游戏活动中可以看到男女儿童明显的兴趣差异。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进入3岁后,幼儿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还有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 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男孩之间更多打闹、为玩具争斗、大声叫喊、发笑,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更多是通过规则协调。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