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育理论> 教育学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单选练习题十七

2015-08-07 xredued02


1.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
A.研究一探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答案】B
【解析】发现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
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C
【解析】讨论法是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
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案】C 
【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 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 问、质疑等。
4.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答案】B
【解析】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5.(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答案】A
【解析】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B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7.“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  )提出。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答案】C
【解析】朱熹有云“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8.“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C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意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9.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解析】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10.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学法》
C.《学记》
D.《论语》
【答案】C
【解析】《学记》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答案】D
【解析】《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思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答案】C
【解析】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