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育理论> 教育学

2015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学选择题专项练习(十二)

2015-08-09 xredued02


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答案:C
2、德育具有( )。
A、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
答案:D
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是(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
B、初二
C、高中
D、大学
答案:B
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答案:D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重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答案:C
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7、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8、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动力。
A、知
B、情
C、意
D、行
答案:B
9、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答案:A
10、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A
11、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 )。
A、要遵守顺序性
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
C、可以具有多开端
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答案:C
12、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D
1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答案:B
14、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A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答案:A
1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答案:B
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
A、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C
18、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答案:C
1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
A、导向性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20、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B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