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2015年教师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选择题专项练习十一

2015-08-10 xredued02


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班主任的要求
B.共同的活动
C.学校的竞赛活动
D.共同的奋斗目标
答案:D。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要让班级全体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发展前景,知道共同的努力方向,并为目标的最终实现统一行动。
2.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答案:D【解析】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理性的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答案:C。
4.王强在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能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 )防卫机制。
A.合理化
B.反向
C.补偿
D.压抑
答案:A【解析】成绩与能力并不直接挂钩的判断具有合理性,因此是合理化判断。
5.提出解决问题的“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杜威
C.西蒙
D.桑代克
答案:A【解析】苛勒历时7年,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了l8个实验.依据其结果,撰写了《猩猩的智慧》一文。他发扬了格式塔理论,提出了“顿悟说”。
6.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答案:B【解析】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人在想象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一直控制着想象的方向和内容。
7.“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答案:A 【解析】因材施教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正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规律。
8.学生由于觉得某个教师很有魅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势效应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印象形成效应”的理解。学生由于该教师一方面的优点,而对该教师另一方面给予了好评,这是典型的晕轮效应,故本题选C。
9.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答案:C 【解析】所谓自我强化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也是自我强化。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