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3
xredued04
一、仔细阅读文章
1.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考生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 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 半功倍,化难为易。
2.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3.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考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4.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例如“以给供养”一句中“给”,到底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似乎都可以。但从情理上 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 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因为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 何孝之有?众所周知,标点符号中的句号、问号、感叹号属句末标点,应用到文言文,一个句末标点才意味着一个最小完整语言片段的终结。而现实中,很多考生不 是以此为最小阅读单位,而是死扣每句话每个生词的意思,结果顾此失彼,断章取义,造成整篇文意不能贯通的不良后果。因此,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千万要注意句 末标点的位置,只有到句末标点,才是一个最小的语意片断,据此连成段,连成篇,以此才能读懂全文。[page]
二、注意研究选项特点
1.“望文生义”的选项往往是错的
“望文生义”即把文言实词的解释,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解释。从文言实词本身的特点讲,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的特点,而且在古代文言文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 往往有较大区别,因此,以现代汉语的解释去替代文言文的解释,答案往往是错误的。从考查目的讲,命题人呈现给考生的四个实词,通常是不能用现代汉语解释 的,否则,考试还有什么价值呢?从干扰项的设置上讲,命题者要在四个选项中故意把一个词解释错了来迷惑考生,通常的做法就是对这个词“望文生义”用现代汉 语的意思去解释文言文的含义。
2.“张冠李戴”的选项往往是错的
“张冠李戴”的选项往往出现在“文言文分析与综合”这个考点上,文言文的人物传记,大多通过几个事件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由此,我们必须弄清每个 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与事件的前后关系,因为命题者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命题者往往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故意混淆视听, 即把他所做的事情错位到题干所要表现的人物上,或者让事件发生的顺序前后颠倒。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