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教师招聘考试文言文必备——《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2015-08-22 xredued04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一般认为它是由思孟学派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所著,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

《学记》全文1229个字,其语言精练、见解精辟,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及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鉴于《学记》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及考试的考察热度,欣瑞教育老师将《学记》中有关常识总结如下:

1.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统治者懂得发布政令、善于谋划国家大事,只能获得小的声誉,不能耸动民众;招贤纳良,体恤反对者,可以耸动民众了,但还不能教化百姓。统治者如果想把统治思想贯彻下去,并且充分地体现出来,必须首先做好教育事业。

2.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居民,教学为先。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好玉;人如果不学习,就不可能知晓真理。因此,古代的统治者建立国家、统治百姓,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教学相长原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循序渐进原则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译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

5.课内课外相结合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译文: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

6.量力性与因材施教原则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译文: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循序渐进原则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译文: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8.启发性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译文: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9.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译文: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

10.尊敬师长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教师编制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