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指导:语文学科之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

2015-08-24 xredued04


一、解题思路

1.完整读题,认真圈画。

案例分析题的选材一般为课内文章的教学实录,所答问题一般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评价,有时候会追加第二问“你会怎么做?”。考生拿到题时,要先完 整的阅读已知材料,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重点环节,即教师好的教学行为和有问题的教学行为,也可圈点出学生的特别反应。形成对案例评价的初步预想。

2.联系理论,有理有据。

将圈画出的重点与理论相联系。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课程理论的积累,在考场上才能找到理论来证明自己预想的评价。可结合新课改的精神、语文课程理念、新课标的要求等,来证明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是否恰当。

3.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在组织答题语言时,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恰当。首先,要先表态,说明案例中教师做法是否恰当。其次,要说明原因。在这一步要先概括教师的教学行 为,然后用理论依据来论证,也可以阐述对学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再次,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那么可以谈一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在这一步也要用理论来论 证。

二、例题分析

以某地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道案例分析题为例,来为大家梳理答题思路。

这是一位教师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的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异口同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意思?

生1:每个人都为我,我为每个人。

师:说得太简单了,谁能说具体些?

生2:就是所有的人做事情,都能为别人着想。自己做事情,能为所有的人着想。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