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xredued04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它的主要特点 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表 示的,是前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概括,而不是来自学生的实践与经验。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 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 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 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 自己潜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认识能力。认识能力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它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质量,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 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完全的知识。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 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