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提高训练试题(三十二)

2015-09-01 xredued04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证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欣瑞教育解析:斯宾塞著有《教育论》,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 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其次是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其他的知识价值次第下降。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C。欣瑞教育解析:A.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B.环境将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C.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3.“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答案】B。欣瑞教育解析:A.个体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不能“拔苗助长”。B.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征进行教 学,即因材施教。C.个体发展是从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不超前和不可逆。D.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的 方面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成熟时期是不同的,即个体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应该抓住儿童的“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

4.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答案】B。欣瑞教育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 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 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