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1
xredued04
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答案】B。欣瑞专家解析:坚持因材施教既是适应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客观情况。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答案】D。欣瑞专家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
3.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答案】C。欣瑞专家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A。欣瑞专家解析:环境为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5.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B。欣瑞专家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而言,属于逆向正迁移。
6.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答案】B。欣瑞专家解析:孔子的意思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所以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