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语文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

2015教资国考|语文“表现手法”真题再现及迁移训练(四)

2015-09-14 xredued02


表现手法4 间接抒情

【概念解说】

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它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

1.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饱含着作者悲怆、孤寂的心情以及对漂泊天涯人的深切同情。

2.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画(托物),来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言志)。例如周敦颐《爱莲说》,将莲人格化,赞美她是“花之君子”,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考题再现】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去年,在一个阴沉沉的冬日,我来到了北京香山脚下,拜谒曹雪芹故居。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在故居的门前踯躅。雪,飘飘洒洒地紧了起来。我带着几分忧 伤、几分思古的仰慕之情步上台阶,走进了故居。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雪花已经染白了时间和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曾记得,曹雪芹著书的地方叫“悼红 轩”,在我将要离开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觅,但是找遍了这不大的几间屋子,并没有发现题在何处。正如这部伟大的著作,终于由于作者“泪尽而逝”未完稿一 样,不免留给人们以深沉的遗憾!一股寒风吹来,吹起满天满地的雪花,我走出曹雪芹故居,故居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

(节选自胡序和《曹雪芹故居感怀》)

【思路解析】

阅读借景抒情的散文,务必要品味情、分析景,唯其如此,才能正确领悟到散文的内涵。具体解答时,我们应先找出作者所借之景,然后深入理解作者在景物 中所寄寓的情感,最后再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答案。比如这道题,通过细读文章,我们便会知道,“雪”就是作者用以抒情的凭借物。再由此及彼生发联想,进而得 到答案: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文章的首尾以及其他几处都写到了雪,目的是渲染凝重的氛围,使文章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凄凉忧伤中,并且用雪的发展变化来 烘托作者的感情变化,使作者的感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 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 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 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 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 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韵》)

【思考题】

作者在写了赏心悦目的夏荷与也勉强可以入景的秋荷之后,又写到了“残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对“残荷”具有什么感情?

【答案要点】

这里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残荷虽不入景,但却是美丽的荷花的总结,同时也是新的荷花开始的起点,表现出孕育之美,作者以残荷自比,表达了作者季老深入年事已高,但仍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就像残荷一样,抒发了作者对于生命不息赞扬和奋斗不止的心志。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