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资国考: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精选练习题(三)
2015-09-16
xredued02
1、下列人物形象、作品、作者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觉慧-----《家》-------巴金 陈白露----《雷雨》----曹禺
B、吴荪甫----《腐蚀》----茅盾 婵娟-------《屈原》------郭沫若
C、郭全海-----《暴风骤雨》-----赵树理 王利发-------《龙须沟》-------老舍
D、华老栓-------《药》------------鲁迅 别里科夫-----《套中人》----契诃夫
【答案】D。
【教育解析】A选项中陈白露----《日出》----曹禺;B选项中吴荪甫----《子夜》----茅盾;C选项中郭全海-----《暴风骤雨》-----周立波;王利发-------《龙茶馆》-------老舍。
2、下列挽联悼念了哪几位名人?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覆地翻天纪元重开新史,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
②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思痛译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③一代风范著书立说崇尚师道圣洁,万世楷模呕心沥血致力民心陶冶。
④艺苑新葩海公直名声天下,史学星斗明族大传诵千秋。
A、周恩来 茅盾 郭沫若 邓拓
B、毛泽东 鲁迅 叶圣陶 吴晗
C、毛泽东 鲁迅 郭沫若 翦伯赞
D、周恩来 茅盾 叶圣陶 邓拓
【答案】B。
【教育解析】B挽联中的“呐喊”“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排除A、D。C挽联中“圣洁”和“陶冶”是叶圣陶名字的体现,排除C。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元白”是唐代新乐府的两员主将元稹、白居易的合称。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是对《楚辞》开创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
B、戏剧与诗歌、小说、散文并称为文学四大样式。元杂剧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一朵奇葩,其戏剧结构通常是一本四折,有的有楔子,如元朝关汉卿《窦娥冤》便是这种结构。
C、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绩斐然,萧红的短篇小说《受戒》、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都是其中优秀作品。
D、印度的泰戈尔和日本的川端康成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个亚洲人。泰戈尔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沉船》,川端康成的主要作品有《雪国》和《伊豆的舞女》。
【答案】C。
【教育解析】《受戒》的作者是汪曾祺。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历史散文从体制上分,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著名的“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均为纪传体。
B、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和《奥赛罗》。
C、李谪仙、王右丞、刘宾客、杜少陵依次为李白、王维、刘禹锡、杜甫。
D、我国杰出的作家郭沫若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王昭君》等。
【答案】C。
【教育解析】A历史散文从体制上分,有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四史”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B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是《哈姆莱特》,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5、“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的下联及其赞颂的对象是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
B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尘寰(司马迁)
C、世浊独清,问天诘地伤国情(屈原)
D、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司马迁)
【答案】A。
【教育解析】“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是抗倭名将文天祥歌颂屈原的。
6、下列古代作者作品及朝代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秦中吟》------唐代 施耐庵---《水浒传》----明末清初
B、冯梦龙-------《古今小说》---明代 刘义庆---《世说新语》---南宋
C、高 明-------《琵琶行》-----元末 陆游-------《剑南诗篇》---南宋
D、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清代 刘勰-------《文心雕龙》----东晋
【答案】A。
【教育解析】B选项中刘义庆---《世说新语》---南朝宋。C选项中白居易-------《琵琶行》-----唐代。D选项中刘勰-------《文心雕龙》----南北朝
7、阅读下列诗句,指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⑶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
⑼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A、这些诗句都是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
B、⑵⑶⑸⑺是杜甫的作品
C、⑴⑺⑻⑼原诗是绝句
D 、其中李白的名句有四句,用了夸张的手法
【答案】B。
【教育解析】⑴出自唐李白的《秋浦歌》,⑵出自唐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⑶出自杜甫:《旅夜抒怀》,⑷出自李白的《送友人》,⑸出自杜甫《登 高》,⑹出自宋陆游《游山西村》,⑺出自杜甫《逢李龟年》,⑻出自唐张志和《渔歌子》,⑼出自唐王之涣《出塞》,⑽出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