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政治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政治学科

2015教资国考:高中政治知识点整理——认识论

2015-09-24 xredued02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入歧途。

方法论: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联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区别:含义、阶段、可靠程度不同。

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认识是无限发展

原理: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5、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原理:二者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

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