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地理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地理学科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高中地理-城市地域结构

2015-10-08 xredued04


一、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

1.集聚力:即向心力,驱使居民和某些居民部门向市中心集聚,具有交通方便、社会条件优势如知名度。

3.离散力:向相反方向,驱使其转向郊区。城市中心经济效益下降、声望下降等,郊区高质量住宅区吸引加速城市的分散。

3.摩擦力:指阻碍产业、家庭产生积聚或扩散运动的力量。

4.三种力的循环相互作用。

二、城市地域结构模型

1.同心圆模型:同心圆模型是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城市结构和地域结构学说。其中心论点是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地侵入和迁移,呈同 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该模型分为5个同心圆带。依次是:(1)中心商务区;(2)过渡带;(3)工人住宅带;(4)中产阶级住宅带;(5)通勤带。

\

此学说的缺点是:同心圆过于规划,未考虑城市交通线的作用,且划带过多。其成功之处是:从动态变化分析城市;在宏观效果上,基本符合城市结构特点;为城市地域结构提出新的思想。

2.扇形模型:扇形模型是美国的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提出的。其中心论点是城市住宅区由市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作扇形辐射。

\

3.多核模型:多核模型是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与乌尔曼提出的。他们认为中心商业区是大城市总体上的支配中心,但城市内部还存在其它支配中心,这些支 配中心都支配着一定的地域范围,城市地域就是由若干各具特色、相互独立的核心逐步结合组成的,每个核心的区位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功能特点和吸引力。

\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