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信息技术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信息技术学科

2015教资国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社会(三)

2015-10-18 xredued02


【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

\

1、 网络使用规范

(1)“黑客”(hacker)是指对电脑系统的非法侵入者。尽管有些黑客只是为了好奇或表现自己的能力而非法地访问他人的系统,但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侵入他人系统后,会破坏文件或修改数据、盗窃内部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共秩序、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极大的危害。

(2)网络陷阱

网络陷阱是指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因特网行骗的行为,如,约在聊天室结识的“朋友”见面,然后见机行骗;利用填写个人资料机会,骗取他人的个人资料,以作非法之用……

(3)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途径有三种:立法途径、技术途径和个人防范途径。

(4)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

1991年国务院发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994年2月18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997年公安部发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

2000年4月26日颁发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51号令)。

新《刑法》第286条第3款也对实施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人作出了判刑规定。

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专门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内容可归纳为“五要”和“五不”: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