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考点:世界现代史复习教学目标

2015-10-28 xredued02


1.行为主体

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有的教师将目标表述成“教给学生……”或“使学生记住……”,这是不妥的,因为其行为主体 是教师。规范的表述应是“学生应该……”。有时,行为主体可省略,如“在课堂讨论中,能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其行为主体“学生”省略。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应该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出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解决、背诵等,而且要注意因学习水平不同需有不同表述。作为评价的依据,它应该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3.行为条件

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是否允许使用辅助手段,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三是时间的限制,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

4.表现程度

学生通过学习后所产生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

【案例】

《人权宣言的理想》

1.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人权宣言的背景;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能概括出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和质疑,评价人权宣言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法,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通过探究讨论,理解和体会辩证看待问题的历史哲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权宣言中平等、自由的人权思想;理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