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xredued02
《辽阔的草原》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这主要学习内 容是蒙古族音乐文化和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民间器乐四大类。在长期的狩猎和游牧生活中,民歌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的 亲密伴侣。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赞歌、宴歌、婚歌、情歌、牧歌、叙事歌、礼仪歌等等。从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又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 民歌两类: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 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 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字少腔长是其一大特点。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 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 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
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教师编制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