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语文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 教师编制语文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点:考试文学体裁常识十一

2015-12-02 xredued02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一)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 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 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二)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三)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多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如《少年中国说》《马说》《黄生借书说》《师说》《捕蛇者说》。

(四)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五)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六)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七)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八)序跋。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 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写于书后的称为 “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 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教师编制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