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xredued02
在行文时,或用排比,或用比喻,或用设问,或用引用,或者综合兼用,壮大语言气势,使语言色彩绚丽、缤纷多姿。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文中适当运用排比句,能使内容集中,气势增强,叙事透辟,论证有力,节奏鲜明,抒情味浓。如2000年高考作文,有同学这样写:
孔子带门徒,游列国,阅读的是人世天道;李时珍入深山,尝百草,阅读的是草木著华; 郦道元勘白川,历千江,阅读的是水文地志;李白谢灵运纵情山水,阅读的是自然性灵;三毛一只背囊走海滩,越戈壁,读出了一个女子的全部才情;余秋雨踩遍中 华大地的人文穴位,读出了五千年犹自呼痛的文明......
文中运用六个论据材料组成排比,论据言简意赅,回首春秋,瞻望文化,排比起伏,有效地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2、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显得形象生动。如2000年高考作文《清香飞上语文》就运用了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文章因此博得了阅卷教师的齐声喝彩: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衅的万点白帆,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在这几句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九个比喻来告诉读者,语文是丰富多彩的,它与自然和生活 密切相关。“巍巍昆仑”、“不肯滴落的露珠”、“国色天香的牡丹”、“无声的冷月”、“静谧的荷塘”、“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青天里的一行白鹭”、 “沉舟侧衅的万点白帆”、“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这几个形象感强烈的短语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仿佛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飞上语文,唤起读者对美的体 验。
3、设问
如果所谈论的话题比较抽象,就可用设问的方式使它具体些、形象些,写出它的意境、情感、语势来。
例如:创新是什么?是古猿第一次从森林走向草地的勇敢,是只身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的胆识,是鱼儿第一次跳出水面的惊喜,是鸟儿第一次穿越云天的快慰,是不求苟同于人的执著,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不二法门,人生因创新而精彩,世界因创新而壮美。
“创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设问回答的形式,将其化为“古猿走向草地”、“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鱼儿跳出水面”等等具体意境,以“勇敢”、“胆识”、“惊喜”、“快慰”等心理品质或感受加以阐释,语题含义、内蕴就鲜活了。
4、引用
在行文时,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熟语、名言警句、人物典故来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解释,能起到鲜明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一般性的表述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比如一篇题为《校园与社会》的作文:
......知识与学问本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所以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到社会这个大 校园里去学习。没登过泰山的人怎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没见过滚滚东流水的人,怎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没去过北国的人,怎会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感受?正是月圆之夜想念家人,才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正是由于满怀报国之心,才会发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的愤慨;正是由于忧心忡忡才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日晚倦梳头”的忧伤。
在这段习作中,我们注意到如果光说“感慨”、“豪放”、“感受”、“祝福”、“愤慨”、“忧伤”,只能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而没有具体可感的深切认识。而如果在这些词语前各引用一句古诗词,就会立刻使得这些心理感受变得丰富起来,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教师编制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