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常考知识点七

2015-12-07 xredued0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考点】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④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标志: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重点问题突破】中国共产党“一大”
(1)地点:现在上海法租界,最后一天到了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2)内容:
①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
③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④成立领导机构中央局。
(3)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②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
(2)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现阶段奋斗目标(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分析】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深刻认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情和社会本质(中国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反对资产阶级的,而中国国情决定资产阶级是可以团结和争取的势力)。
二、中国工人运动(1922——1923年)
1、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1921年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2、1922年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这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为终点。
3、经验教训: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三、国民革命
1、开始的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重点问题突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过程
(1)1923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公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民革命的开始: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下,以“国民大革命”为口号,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开始。
3、高潮:1926年,北伐
4、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也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5、教训: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进行武装斗争。
四、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意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3、井冈山道路
(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地点:湘赣边)
(2)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注意】结合课本“从1928——1930年”那段小字内容,了解建立了一系列根据地的核心是赣;结合课本《红色根据地形势图》分析得出根据地主要是在南方,原因是受北伐的影响。
(3)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①含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三要素: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③评价:井冈山道路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④标志: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五、红军长征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②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③重要原因: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解析】“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队中国的入侵,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对外对日军进攻步步退让,对内积极反共。
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长征的实质:红军的战略转移
4、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纠正了中共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
①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问题,是中共由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②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5、《八一宣言》
(1)时间:1935年8月1日
(2)主张: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结束。
7、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过程中中共和红军经过千锤百炼,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构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力。
③长征沿途宣传了革命思想。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