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知识能力题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回顾——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016-02-27 xredued04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考试越来越近,但是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是非常迷茫,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些笔试备考模拟方面的精选试题给大家作为参考。欣瑞教育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更可以在线和全国的筒子们进行在线PK,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小编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笔试!

【真题回顾】

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2012下半年全国统考)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答案:B。处于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阶段的人看重法律效力,但同时也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其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相关知识点】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行了研究。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儿童的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

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

1 2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