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辅导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教师辅导> 教师编制辅导

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016-04-20 luck_lee1101


教育理论中进步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点,经常是广大考生迷惑之处,下文力求以简洁的对比给大家的复习以指导:

第一,教育与生活。

二者的共同点都是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意思是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要想社会生活得以继续,教育是必备手段,即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生活,强调生活带来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涵义:其一,生活便是教 育;其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其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也就是说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的经历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 在变教育就跟着发生变化。杜威和陶行知的区别可以简单概括为:前者认为教育是生活的手段,后者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本身就带有教育意义。

第二,学校与社会。

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他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他认为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 形式,学校作为一个雏形的社会,不是与现实社会毫无关联而独立自存的,而是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校内生活若与校外生活不相关联,即使儿童在校内能了解社 会并养成对社会的兴趣,也不能适用于校外生活。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 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老师也可以多起来。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 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须。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从教 育内容说,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说,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上,杜威与陶行知 的区别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前者认为学校是雏形社会,应当在学校体验到将来社会的方方面面。后者认为社会比学校的内容丰富得多,社会就如同一个“大视野”的 学校,在其中更能让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办学要根据社会需要,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围。

总之,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虽然有不同,但也存在着继承和发展关系。杜威是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 “实用主义巨人”。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15年,他24岁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修教育行政,杜威是他的指导教授。陶行知作为杜威 的得意门生,全面学习了杜威教育思想。回国后,他根据中国社会现状,开展了平民教育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现代 教育理论。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不要一味得关注区别,能够以继承的观点去探讨他们理论之间的关系会收获更大。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