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咨询热线:02583689966

首页> 学科知识题库> 教师资格历史学科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历史学科题库:中国近代史之“近代化的起步”跟踪练习题

2016-06-25 xredued04


②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忙于军备竞赛,欧洲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众中普遍倡导的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的运动。

(4)认为不能大量进口洋货(洋纱洋布),如果大量进口洋纱洋布,必然冲击中国民族工业,而中国民族工业力量薄弱,很难与之抗衡,最后民族工业便会难于发展了,可以在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引进。大办中国纺织工业是发展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的必由之路。

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刘成禺《世载堂杂记》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任教。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厂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5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

【参考答案】

(1)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对世界一无所知。这是一种虚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的愚昧思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

(3)洋务派。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各民族自由平等。

1 2 3

相关推荐 更多

热门活动